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 实施方案_第1页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 实施方案_第2页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 实施方案_第3页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 实施方案_第4页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 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方案为提升我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衔接配合,更好地发挥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根据“启动实施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的意见”,参照农业部、财政部印发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农科教发200712号)和关于地方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农科教发20075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我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是国家体系在我

2、省的延伸和补充,是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和优势产业升级需要,以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提高服务产业能力为重点,依托现有优势科技单位和科技人员,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组建服务于我省优势特色农产品及其产业的创新团队,以产业技术需求确定任务目标,以项目实施促进分工协作和联合攻关,以有效协作创建创新团队和新型工作机制,以新型机制构建产业技术体系,推动农业科技资源的纵横合理配置,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的培育发展,努力形成有效承接国家体系、协调研发关键技术、高效开展试验示范,覆盖产前、产中、产

3、后各环节和相关专业领域的产业技术体系,实现农业优势科技资源的整合联动和高效运转,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优势产业竞争能力,为快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二)主要任务通过建设创新团队,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和团队建设。优先支持全省优势、特色农产品,逐步扩大创新团队覆盖范围。创新团队主要承担五个方面的任务:一是有效承接国家体系的创新成果,加强衔接和配合,充分发挥国家体系对山东农业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加强联合攻关和重点攻关,增强新技术对我省优势产业的引领支撑;三是承担事关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应急性相关技术工作,收集整理产业发展基础信息,为政府决

4、策、产业发展提供公益性咨询和信息服务; 四是建立综合试验站,做好新技术新成果的试验示范、熟化集成和转化推广,形成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产业、带动生产的综合试验示范基地;五是活跃学术活动,促进人才和团队建设。通过项目和任务带动科技资源的纵横交流和配合协作,通过制度建设和绩效考核促进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三)基本原则1.围绕产业需求,突出技术支撑的原则。加强对产业发展趋势、产业技术进步动态和现实技术需求的研究,按照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产业升级的技术要求,有效配置不同专业领域的优势科技资源和研发力量,合理确定研发任务和示范内容,协同开展技术创新和联合攻关,为产业发展提供系统高效稳定的技术支撑。

5、2.坚持承上启下,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密切与国家体系的对接和配合,充分利用国家体系和省外优势资源服务我省产业发展;优先把我省优势特色农产品纳入支持重点,尽快提升产业技术支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依据生态区域布局建设一批试验示范和成果展示基地,密切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的连接,形成上下贯通、特色明显的省级产业技术体系。 3.重在机制创新,突出资源联动的原则。加强系统化和制度化机制设计,以机制创新促进体系建设。在任务安排上,体现产业发展的整体性要求,以产业技术需求统领资源配置;在组织结构上,体现产业发展的内在关联性,促进产业链条和共性专业领域科技资源的分工协作和联合共享;在任务执行上,体现科技创新活动的

6、本质规律,重在调动保护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绩效考评上,体现成果的应用导向,注重对产业发展的实际推动和现实问题的有效解决;在人员激励上,体现适度竞争和动态管理,实行体系内外资源的开放流动;在体系管理上,体现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分工,建立相互促进和制衡的管理机制。 4.注重稳定支持,突出综合效益的原则。建立相对稳定的经费支持渠道,形成责任到人、任务实施、经费支持、科学管理相互衔接的运行格局和长效机制,保障科技人员投入研发工作的时间精力。理顺团队建设与完成国家其它科技项目、研发任务的关系,有效避免专项资金使用与其它科技计划的重复交叉,优化公共财政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综合效益。二、组织结构和任

7、务职责按照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地方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为与国家体系形成上下衔接、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的格局,我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组建和管理创新团队为核心,设立相应的组织管理与任务执行机构,确保创新团队健康、有序发展。(一)组织管理机构参照国家做法,我省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由省农业厅、财政厅组织实施,并负责成立相应的专家管理委员会、“创新团队”和监督评估委员会,分别承担决策咨询、任务执行和评价监督的职责,并加强与国家相应组织的衔接。“创新团队”成员不得在其它两组织中兼职。专家管理委员会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入国家体系的专家、省政府农业专家顾问团

8、成员、省内外权威专家,涉农企业有关人员等组成,主要为创新团队建设的发展战略和任务确定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建议提出“创新团队”的长远发展方向和年度工作重点,审议“创新团队”提出的发展规划和分年度计划,评议“创新团队”的进展情况和实际贡献,及时为主管部门决策和加强管理提出意见建议。进入国家体系的专家,要充分发挥上下衔接、沟通联系的作用,及时通报国家体系的工作和进展信息,对省“创新团队”的规划布局和任务安排提出指导性意见。专家管理委员会内可以按产业设立专家小组,加强对“创新团队”的指导。监督评估委员会主要由技术成果的用户组成,包括省市和主产区主管部门相关人员、农技推广机构以及技术、财务和管理专家等,主

9、要负责对“创新团队”及其相关人员的职责履行情况、业务工作绩效等进行综合监督和评价,提出评价意见和改进建议。(二)任务执行机构“创新团队”是我省产业技术体系的主体和骨干,由省内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推广机构、涉农企业的骨干专家组成,主要负责各自产业创新任务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建议提出和具体实施工作。针对一个农产品,设置一个“创新团队”,每个“创新团队”设立首席专家1名,岗位专家10名左右。首席专家由本产业领域内学术水平高、组织能力强、作风正派的权威专家担任,负责本团队的牵头组织和业务管理工作;岗位专家由本产业内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在首席专家组织下,共同完成“创新团队”的各项任务。“创新团队”的

10、岗位依据本产业技术研发覆盖的专业领域设置,主要包括遗传育种、耕作栽培、土壤肥料、植物保护、机械装备、产后加工、产业经济等。不同产业具体设置的岗位种类、数量,依据服务产业技术研发的实际需要和现有基础条件合理确定。为加强相同专业领域共性技术研发的横向交流合作,促进同类科技资源的共享,从上述专业领域的岗位专家中,各推荐一名岗位专家兼任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主任,主要职责是牵头组织横跨不同产业的同专业领域的岗位专家开展学术交流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在创新团队下,依据试验示范任务需要和生态区域布局,设置3-5个综合试验站。综合试验站由具备相应技术条件、位于代表性生态区域的市、县科研、推广单位或涉农企业承担,由创

11、新团队负责指导管理。试验站所在单位的法人作为责任人,主动配合“创新团队”做好试验站的管理工作,积极参加“创新团队”的组织活动。 三、“创新团队”相关人员的遴选确认(一)“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的遴选确认 首席专家按照个人申请、单位推荐、专家评议、社会公示、部门择优确定的办法产生。先由省农业厅、财政厅提出首席专家及其所在单位的遴选条件标准,并通知相关单位机构。由省内符合条件的专家自主申请、由所在单位出具推荐意见和专家依托单位的承诺意见,报省农业厅、财政厅;省农业厅、财政厅组织专家管理委员会进行评议,提出初步人选,并经社会公示后确认。首席专家确认后,其所在单位即为“创新团队”的依托单位,“创新团队”不

12、作为法人单位。(二)“创新团队”岗位及其岗位专家的遴选确认“创新团队”岗位设置的种类、数量,先由首席专家依据本产业技术研发需求、现有科技资源基础条件、创新能力等因素,提出建议意见;由省农业厅、财政厅征求省内外专家意见后确认。“创新团队”的岗位专家按照个人自主申请、单位限额推荐、社会公示、主管部门和首席专家共同确认的办法产生。先由省农业厅、财政厅和首席专家提出岗位专家的遴选条件标准,并通知有关的单位机构。由省内符合条件的专家个人申请,由所在单位按照限额出具推荐意见,报省农业厅、财政厅;由省农业厅、财政厅和相关产业的首席专家共同研究,并经社会公示后确认。每个产业内同一专业领域的岗位专家原则上由来自

13、不同单位的人员组成,首席专家兼任其中一个专家岗位。“创新团队”依据试验示范任务需要和生态区域布局,提出本产业综合试验站设置的地点、数量等建议,由省农业厅、财政厅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后确认。四、体系运行“创新团队建设”的运行以3年为一周期,分为任务确定、任务执行和绩效评价三个环节。创新团队实行“开放、流动、协作、竞争”的运行机制,加强与国家体系、其它科技计划的衔接,及时跟踪国内外产业科技发展动态,保持体系运行的开放性和融合性;广纳优秀人才,优化团队管理,保持体系内人员的流动性和创造性;明确创新目标,细化创新任务和职责,通过连续的创新任务实施密切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关系;实施绩效评价,强化动态管理,保持

14、适度竞争,实现团队的高效和可持续运行。1.任务确定每个周期开始前,由“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组织各岗位专家和本产业的相关科技人员,在充分征询国家体系专家、了解国家体系进展信息的前提下,全面调查征集本产业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和服务要求,对照“创新团队”承担的任务职责,制订本产业的任务规划及分年度计划,报省农业厅、财政厅,经专家管理委员会审议后下达。2.任务执行根据审批下达的任务规划及分年度计划,“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组织制订任务分解和具体实施方案,经岗位专家共同讨论后,将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个岗位和综合试验站,并组织实施。“创新团队”的任务分解、考核指标、相关职责依合同协议加以规范。每个周期由首席专家及

15、其依托单位与省农业厅、财政厅签订任务书。每个年度由首席专家(依托单位)与各岗位专家(依托单位)、综合试验站分别签订任务委托协议。上述签订的任务书、任务委托协议作为任务分解、执行和督查的依据,及时报省农业厅、财政厅备案。首席专家、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和相关责任人,按照任务书、任务委托协议规定的内容指标开展相关研发、试验示范等工作;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主任要主动牵头组织同专业岗位专家的横向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其工作业绩纳入绩效考核的内容。3.绩效考核按照省农业厅、财政厅制定的绩效考核办法(另行制定),监督评估委员会对“创新团队”进行绩效考核和评价。根据任务书、任务委托协议和相关管理要求,对“创

16、新团队”及其首席专家、岗位专家进行年度绩效考核和周期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分为良好、合格、不合格三种。根据考核结果,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整改措施落实;对考核不合格或确不适应任务的专家,提出调整意见;对业绩突出的,积极推荐承担其它科技计划和申报科技奖励荣誉。五、保障措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是在现行体制下,充分利用存量资源和部分增量资源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是农业科技管理方式的有益探索,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各依托单位的相互协作和共同支持,在资金、人员、设施条件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一)经费支持保障“创新团队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科技资源和项目支持存量,加强资源挖潜,最大限度

17、地发挥现有资源和支持存量的作用。同时,安排专项经费,用增量带动存量,保障体系运转。创新团队建设资金主要由基本建设支出、人员基本经费、基本研发费、仪器设备购置费等构成,采取依托单位和财政共同承担、以依托单位为主的办法统筹解决。其中基本建设支出、人员基本经费由依托单位按现有渠道解决。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创新团队建设的基本研发费和仪器设备购置费补助。对经批准的仪器设备购置费,省财政在本专项资金内按50%给予补助,其余50%由依托单位或市县财政负担。对于首席专家、岗位专家,分别按照50万元/年、30万元/年的标准给予补助(具体资金管理办法另行制定)。(二)人员和设施条件保障依托单位负责创新团队成员

18、的工资福利、党政关系、人事管理和后勤保障,保证创新团队的办公条件、实验条件、仪器设备使用和试验示范用地(设施),支持首席专家、岗位专家在业务上的垂直管理和独立开展研发活动。各团队成员优先完成体系内的研发服务和试验示范任务,自觉接受相关制度管理,享受相关支持政策。(三)制度建设保障逐步建立完善与国家体系的衔接制度、技术需求与任务确立制度、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制度、绩效评价制度、人员考评动态管理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运行机制,用制度促进团队建设的顺利实施,保障创新和服务的成效。(四)组织管理保障制定主管部门议事规则,明确相关管理责任。不断完善专家管理委员会和监督评估委员会的相关管

19、理和工作制度,落实组成成员和工作职责,保障工作开展。建立定期例会和信息交流制度,定期通报创新团队工作进展情况,分析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创新团队内和团队之间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反映工作进展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建立不定期督促检查和考核制度,省农业厅、财政厅、专家管理委员会和监督评估委员会,加强对创新团队工作进展情况的督促检查,建立检查结果电子档案和通报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和依托单位的监督作用。(五)知识产权与激励政策保障建立有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办法,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权益。团队建设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国家所有,国家可授权依托单位依法决定采用实施、许可他人实施、转让等利用方式。在特定情况下,国家根据需要保留无偿使用开发、使之有效利用和获取收益的权利。除涉密信息外,创新团队收集整理的其他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信息、技术经济信息、生产贸易信息等向社会、企业和个人免费提供,实现开放共享。加强绩效考核,建立完善动态管理的工作激励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